文章来源:医药精英论坛,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
你们知道那个年收入超1500亿、国内数一数二的医药流通巨头九州通吗?
它要卖车了!没错,就是那个平时跟医院、药店打交道的“药贩子”,突然把触角伸向了汽车销售!这跨界步子迈得,可真不小!
而环顾九州通现有的业务版图,虽然医药流通还是绝对主力,但增长最亮眼的,居然还有医美、器械。
惊!医药巨头工商登记“卖车”。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根据最新的工商信息显示,就在2025年7月1日,一家名为“武汉市江夏九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企业正式注册成立。
乍一看名字,还以为是家正经的医疗器械公司,对吧?但仔细看它的经营范围,好家伙,那叫一个“混搭”!除了常规的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它还卖纸制品、劳保用品、特种设备这些工业品,最扎眼的是,明明白白写着“汽车销售”!
展开剩余88%这家新公司,可是九州通旗下专门做医疗器械的核心子公司——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100%全资控股的。这说明啥?卖车,是九州通集团层面的战略动作,不是小打小闹!
这个时间点也很微妙。现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正经历大洗牌,渗透率去年就突破了40%。传统的4S店模式不吃香了,大家都在往“汽车+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型。
九州通通过自家的医疗器械子公司来切入汽车销售,这脑洞开得,让人不禁猜想:它是不是在琢磨什么“医疗+出行”的新玩法?比如,给医疗从业人员提供专属购车服务?或者结合医疗场景的特殊车辆需求?虽然具体细节还不清楚,但这步棋,绝对是在寻找新路子!
难!千亿巨头也扛不住“内卷”,利润承压寻出路。
九州通为啥这么着急跨界?说白了,老本行医药流通,这碗饭是越来越难吃了!
别看它去年营收高达1518.1亿,比前年还微涨了1.1%,归母净利润25.07亿,涨了15.3%。表面看成绩单还行?但内行看门道,问题藏得深着呢!
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增收不增利”,而且是核心利润下滑。
去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只有18.14亿,同比下降了7.47%!营收在涨,核心利润却在跌,这反差够明显吧?到了今年一季度,这个趋势还在延续,扣非净利润5.07亿,又比去年同期少了2.76%。
其实这颓势去年初就开始了,前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就已经在降了。这充分说明,九州通赚钱的速度,真的“慢了下来”。
为啥核心利润掉得这么厉害?翻看年报,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处理了一些“非流动性资产”,冲销了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这笔收益超过了7.6亿!而前年同期这笔收益才5000多万。
年报里没细说为啥差别这么大,但这笔“意外之财”确实掩盖了主业盈利能力的下滑。
客观讲,在同行大佬像国药都出现营收利润双降的惨淡局面时,九州通还能保持增长,已经算不错了。但这“不错”的背后,也暴露了合规经营的隐忧。
痛!“九州通模式”遇瓶颈,老路难行。
这家1999年起家的巨头,靠的就是高效的药品流通。
它的秘诀是啥?瞄准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小药企、药店诊所这些客户,主打“价格优、配送快、现金结算”三板斧。这套打法在早期竞争激烈、门槛低的年代,让它迅速在基层市场站稳脚跟,吃到了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红利,硬是挤进了中国医药流通“四大天王”的行列。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期主攻基层市场,虽然避开了大医院的激烈竞争,但也面临市场太分散、物流成本高的难题。
后来国家推行“两票制”等政策,基层市场的蛋糕,已经撑不起九州通继续高速增长了。
为了破解物流难题,九州通很早就押注技术。早在2008年,它就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北京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储存量40万箱,一天能处理1.5万箱货。后来持续投入,成了业内唯一入选国家十大“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的企业,建起了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
为了解决基层市场“天花板”问题,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它就拼命想打进二级及以上大医院。努力没白费,到2023年底,来自大医院的收入占医疗机构渠道的比例已经接近50%。现在,它的客户网络极其庞大,覆盖了从大医院、基层、药店、乃至电商等新兴渠道,B端客户超50万家!旗下的“好药师”加盟药店超2.9万家,B2C电商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
这些年在流通上的持续加码,让九州通规模狂飙,2020年破千亿,2023年破1500亿,前几年增速(6%-15%)跑赢行业和同行,2020年净利润增速甚至高达78.1%,妥妥的“潜力股”。
但2024年业绩明显“刹车”,前面说的营收微增但核心利润下滑就是证明。不是“九州通模式”不行了,是整个行业竞争太惨烈,利润空间被压得越来越薄。
再说说它的另一块重要业务——CSO,简单说就是帮药厂做药品推广和销售的外包服务。
这块九州通2002年起步,规模也不小。2018年还专门成立了“总代品牌推广事业群”,到2024年升级为“全擎健康”,想把它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去年这块业务表现平平,2024年CSO销售规模192.67亿,同比还降了1.6%,而竞争对手上海医药同期的CSO业务增速高达177%。
多年下来,医药流通及相关业务真成了一门“薄利生意”。看看九州通近几年的净利润:2020年30.75亿,2021年24.48亿,2022年20.85亿,2023年21.74亿,挣的钱确实在减少。
挑战重重,破局之道在哪?九州通心里门儿清:必须找到新的、能赚钱的增长引擎!
拼!医美、器械成救命稻草?
整个中国医美市场就是个高速膨胀的大蛋糕,2023年规模2666亿,2024年预计达2880亿,未来还会更大。九州通显然想分一大杯羹。
今年4月23日,九州通宣布砸6.73亿,要拿下重整后的奥园美谷的控股权!奥园美谷是干啥的?正是做医美服务的!
一旦重整成功,九州通就能把自己强大的医药供应链体系和运营管理经验,直接赋能给医美服务终端,提升在“美丽健康”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九州通2016年就投资了现在鼎鼎大名的爱美客;2021年正式成立医美事业部,专攻医美药品耗材供应链;同年与华熙生物这个玻尿酸巨头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合作医美机构5714家,上游客户1864家,收入3.42亿;还推出了自有护肤品牌“安迹”;到2024年,合作医美机构猛增至10560家,覆盖率近60%!
它切入医美的最大底气,就是几十年医药流通积累下来的庞大渠道网络和高效供应链能力。
猛!器械版图狂飙,已成利润支柱。
如果说医美是“新星”,那医疗器械绝对是九州通眼下最倚重的“利润奶牛”和战略重心!就在大家热议它卖车的同时,它在器械领域的扩张更是快马加鞭!
最近,九州通芯康(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专攻第三类医疗器械。更惊人的是,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到7月,九州通旗下新增的医疗器械相关公司就至少有14家以上!
为啥这么拼?答案写在财报里:利润高!负责器械的子公司——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21亿,虽然在集团子公司里排第18,但它的营业利润约5.76亿和归母净利润4.97亿却高居所有子公司首位,且远超其他!
2024年九州通医疗器械业务总收入高达338.8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22.32%!这个比例,在中国四大医药流通巨头里,是最高的!器械,已经成为九州通不折不扣的核心板块和重要增长极。
九州通不满足于只做流通和服务。财报显示,它通过生态产业投资,已经入股了11家医疗器械企业,覆盖手术机器人、口腔器械、IVD、心脑血管介入、癌症早筛等高精尖领域,其中1家已上市!这表明它想更深地嵌入器械产业链,分享研发和生产的利润。
巨轮转向,未来可期?
从跨界“卖车”的惊人之举,到在医美赛道豪掷千金,再到医疗器械领域的疯狂扩张与深耕,九州通这位千亿医药流通巨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卖药的老本行越来越“卷”,利润越来越薄,负债压力也不小。寻找新的增长点,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医美,代表着消费医疗的广阔前景;器械,则是当下最强劲的利润引擎和战略支柱;甚至看似突兀的“卖车”,也可能是在探索“医疗+出行”场景融合的无限可能。
九州通的“大象转身”才刚刚开始。它能否成功打造出“医美+器械”的双引擎,甚至开辟出第三条、第四条增长通道?这场千亿巨头的转型突围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巨轮已调转航向,前方是风平浪静的新蓝海,还是暗礁密布的未知水域?时间会给出答案。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对官方政策的相关解读,仅代表本平台观点,内容以官方文件为准。
发布于:山东省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