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彭州市促进文商农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今年旅游总收入预计突破125亿元
湔江堰。
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全国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名单,成都市“窗含西岭·熊猫秘境”龙门山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成功入选,这标志着作为核心承载地,彭州正式成为全国户外运动产业的标杆示范区,再添一文商旅体领域重要IP。
围绕推进文商农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彭州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持续深化“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为彭州迈向“千亿城”、聚合“百万人”、成就“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以IP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在特色产业品牌打造方面,彭州市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国内领先赛事——熊猫蜀道山超级越野赛,创办全国首个具备山地户外办学许可的四川省龙门山登山户外运动培训学校,打响“立体山水,户外天堂”品牌,做实“龙门越野”垂类IP。
围绕塑造高识别度文化品牌,彭州市持续举办成都(彭州)天彭牡丹花会、天府药市·彭州有戏、白鹿·中法古典音乐艺术季、成渝国际戏剧双城记、理想生活季等重大品牌文化活动。特色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天府药市、天彭牡丹、蔬式生活等垂类IP强势“出圈”。
同时,强化高等级品牌创建。“十四五”期间,彭州市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成功创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特色县;成都市白鹿音乐旅游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处,天府蔬香博览园、四川航空科技馆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深挖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1961文创园里,湔江小火车站台前排起长队;文翁祠里,游客穿梭往来,人头攒动……今年国庆假期,彭州湔江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迎来首个大假,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湔江堰火了。
“十四五”期间,彭州市积极开展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提升、不可移动文物测绘等文物保护工作;举办“从宋代走来,彭州有好物”博物馆文创精品展、花槛满西楼牡丹文化陈列展等展览;《我在县城找国宝》系列短视频获评国家文物局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进一步健全,成功创建了彭州白瓷艺术中心等成都市非遗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针对湔江堰活化利用,彭州市还提出,要深挖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围绕康养疗愈、观光旅游、山地运动,培育新业态、新场景,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着力补短板、优服务,多维发力提升文旅服务品质,让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高标准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
彭州市致和街道环湖路南侧的工地上,建筑顶部蜿蜒的银色滑道熠熠生辉——这座建筑顶部27500平方米的旱雪场,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未来这里将打造为西南地区最长的旱雪滑道。
“十四五”期间,彭州市持续加强项目引建——通过低空经济赋能文旅产业,依托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打造低空+文旅融合场景,推动户外运动与无人机应用结合。
与此同时,以高标准打造龙门山旅游区的百亿级文旅产业园区为目标,以特色品牌、赛事、产业“立园”,场景、项目、企业“满园”,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营造文商农旅体融合发展的“最北成都 彭派生活”城市氛围。
数据显示,到2025年,彭州市基本形成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品牌突出的现代化文体旅产业体系。今年旅游总收入预计突破125亿元,旅游人次预计突破2060万。2025年底预计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70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受访单位供图
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