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带来旺盛人气,带动湄洲岛上民宿全线火爆——
海岛风情与文化体验的双向奔赴
第十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为湄洲岛带来旺盛人气,带动岛上民宿全线火爆,呈现“一房难求”的景象。
“本届论坛,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齐聚海岛,岛上400多家民宿全力投入接待保障。”湄洲岛民宿协会会长周开元介绍,参与接待的民宿主要集中在东环路和朝宫街,地理位置好,为四星级、五星级旅游民宿。
曾经,每逢休渔期,以海为生的湄洲岛渔民便闲下来。如今,越来越多的渔民通过“爆改”民居,发展民宿、餐饮。这一转变,不仅盘活了休渔期的劳动力与闲置资产,更成功开辟了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在莲池澳沙滩附近,湄洲岛豪来屋度假山庄的主理人是“95后”姑娘林鑫萍。每天清晨,她义务带入住民宿的客人参加湄洲妈祖祖庙晨拜活动。
“我觉得一定要让来湄洲岛的游客了解我们当地历史,以及妈祖文化、人文风情。”林鑫萍说,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她向客人推荐景点及路线,在民宿提供免费早餐,在码头免费接送。“游客来湄洲岛,住在小林家里,就如同回家一般。”
“湄洲好,我也好。”作为当地人,林鑫萍拍摄湄洲岛特色景点图片和视频,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向游客推介湄洲风光。记者点开她的抖音号“湄洲岛旅游接待小林”时看到,她身着湄洲女服饰,当起“景区讲解员”。
湄洲岛,这座被大海环抱的海岛,以壮阔的滨海风光和深厚的妈祖文化而闻名。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丰富,吸引了国内外朝圣者与游客。
像林鑫萍一样,许多在外发展的湄洲岛年轻人看好民宿发展前景,回到岛上,以新生代的视角、新媒体的方式,投入民宿运营。
同样是“95后”的曾音音是港楼村人,在北京上完大学后从事会计工作,两年前回村将自家住宅改造成“港湾浅海”民宿,开业运营后被评为四星级民宿。
在湄洲大道,有个“小黄鸭”门店的御隆民宿格外醒目。年轻的前台接待员蔡燕萍,帮助舅舅将民宿沿街空间拓展为“林里手打柠檬茶”店。这一“民宿+茶饮”的创新模式,让风尘仆仆的游客在办理入住前便能顺手购买一杯饮品,既提升了游客体验,又实现了商铺空间效益的最大化,显著增加了营业收入。
记者走访发现,随着近年来湄洲岛旅游热度的攀升,岛上客房存量快速增长。湄洲岛民宿多是利用自家闲置的宅院或房屋改造,变身“网红民宿”,自带“在地温度”。这些民宿的主理人多为岛民,深谙乡土文化与风土人情,形成了独特的“自家物业+本地运营”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民宿经营风险,更将民宿发展与居民生活、家乡建设紧密相连。旅游旺季时,民宿凭借自然客流与特色文化吸引八方游客;淡季时节,经营者便沉下心来从容打磨民宿品质,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湄洲岛民宿协会党支部副书记潘黎明把家改造成“我的艺术馆”民宿。他负责游客落地接待,儿子负责平台营销,妻子负责卫生和早餐,民宿经营做得风生水起。他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周边居民纷纷加入民宿产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一些渔家女经过培训,成为民宿管家,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在和天南海北的游客交流中,开阔了眼界。
今年以来,湄洲岛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演艺+夜经济+民宿”的复合业态掀起热潮。《印象·妈祖》《缘起湄洲》《首见妈祖》等文旅演艺项目焕新升级,“流量”变“留量”,岛上民宿更为火爆。潘黎明深有感触地说:“湄洲岛深厚的文化和旅游氛围,让游客逗留时间越来越长。”
全媒体记者 黄凌燕 蔡昊 文/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