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城市街头,一种底部金黄酥脆、内馅多汁鲜美的中式点心,悄然成为街头食客的心头好。这就是源自上海的经典美食——生煎包。而将这一口老上海风味成功带入本地市场的品牌,正是由资深点心师梅姐主理的“上海弄堂”。
“上海弄堂”的故事,要从梅姐的童年厨房说起。她出身于上海饮食世家,祖母与父亲都是传统点心师傅。自小耳濡目染,她学会了揉面、擀皮、调馅、掌火等技艺,对手工点心的制作流程了然于心。与如今快节奏、标准化的餐饮不同,梅姐始终坚持“手艺靠双手传下去”,不依赖机器、不走捷径,而是一点一滴打磨,靠手感与经验成就每一口的精准与平衡。
来到马来西亚后,她把家传的生煎包配方带入市场,创立了“上海弄堂”品牌,并坚持每日手工制作,不预制、不冷冻。选用自然发酵的面团,搭配猪肉与浓郁高汤,现场包制、煎制,铁锅中火候精准地掌控,令每一颗生煎包外酥内嫩、汤汁饱满,吃起来层次分明、回味无穷。
展开剩余56%品牌首家门店位于吉隆坡,一开业便引起不少关注。没有浮夸装修,也没有网络炒作,靠的只是产品本身的真材实料与匠心味道。不久,第二、第三家门店陆续在雪兰莪等地开业,顾客回头率极高,不乏专程跨州前来的忠实食客,也吸引了多位本地美食博主与名人自发推荐。截止目前,“上海弄堂”已售出生煎包超过一千万颗,成为马来西亚中式街头美食中的标志品牌之一。
除了生煎包,“上海弄堂”也不断扩展产品线,推出如小笼包、烧卖、锅贴、萝卜糕等多款传统手工点心,秉持一贯理念:现做现卖、还原食材原味、保持纯正手艺风格。她不追求潮流,也不赶风口,而是用稳定的品质与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本地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品牌创办人梅姐至今仍坚持亲力亲为,亲自试味、拌馅、指导团队制作流程。她说:“我们不是做工厂,是做一口给人记得住的味道。火候、馅料、面皮,每天都得用心做,不然顾客吃一次就不会再回来。”
“上海弄堂”的故事也获得了本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南洋商报》《东方日报》《中国报》等均对品牌进行专题报导,多位美食专栏作家也将其生煎列为“马来西亚不可错过的街头美食”。在社交平台上,该品牌更成为不少探店视频的热门对象,形成真实有效的传播效应。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上海弄堂”没有选择规模化连锁扩张,也没有依赖花式营销,而是以一颗颗生煎包、一位位满意的顾客,沉淀出独有的品牌温度。它不仅代表一口上海味,更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手艺的尊重、一份对食物真诚的信仰。
在铁锅边煎出的,不只是包子——那是一段文化的延续,一段人与味道之间的情感桥梁。
“上海弄堂”,正是这样一个让食物说话的品牌。
发布于:广东省益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